

(1)峡的分类
老峡: 太祖落脉
中峡: 近少祖脉
少峡: 近父母脉,认龙点穴,当以少峡为准。
峡体: 有双峡,边峡、阴峡、阳峡、高峡、低峡、长峡、短 峡、阔峡、狭峡、曲峡、直峡、蜂腰峡、鹤膝峡、银锭峡、隐伏 峡、真断峡、石梁峡、懒散峡、藕丝峡、蛛丝峡、马迹峡、养阴 峡、联珠峡、崩洪峡。
崩洪峡: 朋山共水是也。
过峡有穿田过,渡水过,平地过,池湖过,明过,偷过。
峡宜高过不孤露,低过而不伤残,长过而有包裹,短过而不 粗蠢,阔过而不懒散,直过而不死硬,穿田而无水劫,渡水而有 石梁,来迎而去送。
峡之迎送: 峡前有两臂顺龙护从山为送,峡后有两臂逆龙回 顾山为迎。过峡正身,挺然独出。两边有迎有送,有双送双迎, 单送单迎,有送无迎,有迎无送,边送边迎,交互迎送。护送周 密,则前去结穴必重。如两边无护,风吹、水穿、路断,则脉气 弱,有结必轻。
峡之扛夹: 峡从中过,两旁客山来护,或本山特迎相应者为 扛,外山隔水远来护夹应者为夹。扛夹之山最喜成形,如天马、 贵人、日、月、箱印、仓库、钟鼓、天弧、天角等墩阜、奇石、 高峰,或带峡中天池、灵泉、养阴。
蜂腰峡:两头大,中间小。
凡是龙脉束气聚结而成蜂腰鹤膝之形,其处气旺结穴必近。风水 宗师杨筠松云“蜂腰鹤膝龙欲成”是也。故凡见此形则知龙将结作, 可以求索穴场,当仔细检点。过峡,不能过低,也不能过高。过低则 有伤,过高则悍硬,皆不为美。
鹤膝峡:旺中起节出星泡,两头小,中间大。
凡是龙脉束气聚结而成蜂腰鹤膝之形,其处气旺结穴必近。风水 宗师杨筠松云:"蜂腰鹤膝龙欲成"是也。故凡见此形则知龙将结作, 可以求索穴场,当仔细检点。过峡,不能过低,也不能过高。过低则 有伤,过高则悍硬,皆不为美。
阔 峡
阔峡:气散不聚,要中间有草蛇灰线、微高之脊则美。两边名毡
褥,亦谓之霞帔峡,主大富贵【峡长,忌阴喜阳过。峡短,阴阳无忌】。
渡水峡
渡水峡【玉池峡】:要水中有石梁,谓之崩洪脉。《葬书》云“脉 界水则止”。此谓渡水何也?盖水不界石脉,而界土脉。邵子曰:"水 即人身之血,石即人身之骨,土即人身之肉。”故血行于肉,而不行 于骨。血以资肉,肉以养骨以成身。惟气则无往而不通也。
崩洪脉
脉本界水而止,然横过水底的石脉为龙骨。两山对峙为朋山, 众水合流为共水,脉从中过,有石可证,此是渡水之脉,要两边 山势有断续之形,春夏水涨无迹可寻,秋冬水涸又有形可见。
杨公云: "崩洪之脉几多般,朋山共水是堪安。气逢水界谁 能别,真龙偏向此中蟠。有人会得崩洪脉,腰悬金印入朝端。" 崩洪石骨脉穿田过水,需要仔细审查辨认,石脉在泥田、溪水中 低伏穿过,偶尔露出巨石成片、成带状,不能以偶尔一二石头为 崩洪脉,误认前面结穴。乃石梁渡脉过水,其形有十格,实则远 不止此。
注:崩洪脉不一定要有水。
(2)峡的迎送
迎送: 凡脉离山而出,两肩有护从之山,谓之送脉出身,亦曰送 峡。脉起顶而上,两臂有回转之山,谓之迎脉过峡,亦曰迎峡。其迎 龙之枝虽是逆转迎峡,然不可认为逆龙。逆龙枝脚一一望后,而正身 前去,挺然独出,故曰逆龙。此则惟是枝脚逆转一二山顾峡,其正龙 则自向前顺去,随身枝脚尤多且长也。有迎有送峡格皆为富贵龙。大 龙过峡迎送有数十层,极贵!
(3)峡之扛夹
凡峡从中过,两旁客山或本山特起,高卓相应者谓之扛。外山隔
水远来护峡而相夹映者,谓之夹。凡扛、夹之山,最喜成形,如前所 谓太阴、太阳、金箱、玉印、龟蛇、旗鼓之类,左右俱有极吉。若左 右两峰高耸峙立,又名曰天弧、天角,《经》云:"天弧天角龙欲渡"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
- 小编
- 2023-11-29
- 23012